如果使用百v度A*PP或者U*C/Q.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或者安-全模式(今日*头条须关闭安-全模式)
“里面知道我们在外面吗?”
“如果没有进水一定知道的。”
“可惜啊,郑强说它已经进水了。”
“我不这么看,第一它没有明显的破损,第二这里附近的海底有气体泄漏,这个你刚才也看见了,可能是这些气体冒出海底的声音让戴着耳机的监听人员误以为是潜艇破损漏气。”
“如果它没死,为什么不动?”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潜龙4号围绕着弗吉尼亚绕了整整一大圈,没有看到任何的破损,至于它停在这里的原因,王延秋仔细看过了它的推进器,得出了一个结论,是一块鱼雷的弹片卡主了泵喷内部的叶片,但是这可能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一段金属导线缠住了转子,这两个问题都不严重,潜水员带上几样工具说不定就能排除。这是他用探照灯看到的情况,甚至转子本身也看不到有大的损坏。王延秋进一步推测,当时鱼雷在推进器的后部几十米处爆炸,碎片带着一截导线击中了内部转子,转子正在以最高速,也就是大约每分钟140至150转的转速,也许是什么东西缠绕住了它,最后慢慢失去动力的潜艇就一头栽在了海底。这样的解释唯一的问题是,如果只是动力出现了问题,那它为什么不上浮到海面上?
“能不能再靠近些,能不能停到它的后甲板上去?”王延秋说道。
“后甲板?问题不大,只是它有些倾斜,不不敢保证能站稳。”
“没关系,只要你能用支撑支架碰到它就行了。”
“为什么这样做。”
“我只是想,听听他的反应堆冷却泵的运转情况,或许直接的接触后就能感觉到震动。”
“这样也行?”
“我不知道,但总得试一下。”
赵平渔缓缓将潜龙4号开到了这艘大型潜艇的后甲板上方,它看上去比409号大了一些,更宽阔业更长。但是甲板又些许的向一侧倾斜,在以往的训练中还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过,这肯定算是一种危险的情况。
“我慢慢下去,应该没有任何的问题。不过我必须保留一半的储备浮力。”赵平渔飞快地解释了他的意图,下面的甲板的倾斜度不大,但是如果太过于托大,一旦真的下滑的话,潜龙4号就有可能翻个儿,那样的话就麻烦了。
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一般而言,潜水器在水中必须使用平衡水舱,微调平衡水舱,这样潜艇的地板就能够达到水平状态,无论是十来吨的小艇还是409那样的大艇都必须进行这些工作,所不同的是,潜龙4号必须依靠赵平渔一个人手忙脚乱的操作来完成这些动作,而在大型潜艇上,有辅助的计算机辅助两到三名士官来完成这些工作。原则上,赵平渔现在做的必须与常规相反,向相反方向的压载舱进水,以转移重心,这样小艇就可以斜着站立在下面的艇面上了。这些动作,就如同人站在斜坡上必须做的那样,很好地控制重心向前。
经过一番折腾,潜龙4号终于平行于弗吉尼亚的后甲板,王延秋在后舱站了一会儿,确定小艇已经稳定了,才慢慢伏下身子。他让赵平渔关掉电动机,这样他就能感受下面的震动,他猜想,弗吉尼亚的金属艇壳只有一层,如果冷却泵或者淡水处理器还在运转,那么这些震动会通过潜龙4号的金属支架传导到地板上,这些部件都是金属的,大概可以很好的传导这些震动。
过了很久,他都没有感觉到有一丝一毫的震动,他已经把脸都贴到了地上,但是没有发现里面有机械运作的迹象。
“这不合理。”特派员自言自语道。
“怎么了?”
“不可能毫无动静,你说是不是?”
“怎么不可能?他们把主机关掉了还不行?”
“不不,那样的话,起码冷却泵还有动静,如果冷却泵损毁了,这样的距离,里面的中子辐射足够杀死我们。”
“这么悬?”
“没错,不过我已经检查过了,没有辐射污染的迹象。”
“你是不是再检查一遍?”赵平渔有些害怕,央求起来。
王延秋无奈再次开启辐射监测器,30秒内没有检测到一个中子。仪器上了绿色的发光二极管一直在闪烁,数字指针一直停在0上没有跳动。
“就是说,我们是安全的。”
“那当然了。”王延秋继续将脸贴到地板上感觉内部的动静,他必须承认这种土办法也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海水可以吸收很大一部分的辐射。照他的说法,只要反应堆还没有泄露,那么冷却泵就一定还在工作,但是他什么动静都听不到,这几乎就是一个悖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深海 (.org)”查找最新章节!